HTTP/3 是什么?
HTTP3 是为了解决现有的 HTTP2 一些性能,安全上的问题而提出的,最初的原型来自于 Google 的内部
QUIC 传输层协议,基于 UDP 开发。
HTTP2 历经了 16 年洗礼,才逐渐被各大浏览器产商,软件厂商接受和应用起来, HTTP2 的座位还没稳固,
HTTP3 就已经开始迈向历史舞台, 发展过程大致如下:
1 | QUIC (2012 Google) --》 IETF 进行标准化(2015) --》 QUIC(核心规范提交 IESG 2019) |
HTTP/3 做了什么改进?
HTTP/2 相比 HTTP /1.1 最大程度解决了 HTTP head of line blocking, 引入了 Multiplexing 方法,
通过一个 TCP 连接就可以实现客户端,服务端之间的双向数据流并行发送,带来了一定条件下的性能提升。
HTTP/2 确实大大减少了 TCP 连接数,但是却没有解决 TCP 协议层面的引发的 head of line blocking,
这个主要是 TCP 本身是有序传输的,单个流的数据丢失会导致其他的数据流受影响而等待,直到丢失的数据
被重传接收。 这个问题在丢包率较高的环境下,会让 HTTP/2 相对于的 HTTP/1.1 的性能优势荡然全无。
为了克服 TCP 协议的这个固有问题,QUIC 引入了基于 UDP 之上的类 TCP 实现,使用独立的数据流进行并行传输,
单个流的数据丢失只是影响自身,其他的数据流不必停下来等待。
至于为什么选择 UDP, 而不是改进 TCP 或者设计一个新的协议,这个还是历史包袱的问题,大量的网络基础设施
已经遍布世界各地,更换代价和时间成本很高,全新的协议基本不靠谱;TCP 协议又因为被广泛使用,改动变更和
落实也是很头疼的事情,基本是出力不讨好。 为了让改进特性更快的尝试和兼容,最终选择了基于 UDP 进行传输,
同时上层的放在用户态空间实现,减少了对不同操作系统内核的过度依赖。
HTTP/3 协议栈
下面的这个图形象的说明了 HTTP/3 相对 HTTP/2 协议栈的不同:
来源:https://http3-explained.haxx.se/zh/the-protocol.html
HTTP/3 的未来
尽管 HTTP/3 已经在标准化的路上走得越来越稳,摆在面前的一些质疑和问题依然不断,主要是
- UDP 的性能
- QUIC 资源占用
- 成长太慢